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

0628 「由可攜式產品技術發展探究無線充電未來商機趨勢論壇」後記

By Synergytek (律德法律事務所策略聯盟專業團隊)

上週(6/28)與光電科技雜誌合作,從專利情報探討無線充電未來的競爭態勢,距離第一次研究這個主題的時間已經快要兩年了,由於專利情報受限於18個月早期公開的限制,當時(20109 Ctimes邀請)真的是無法想像,原來當年全球各企業共提出將近1000件專利構想(以發明構想為單位,同一專利家族合併計算)。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來看,這兩年每年的新專利申請數量應該會超過1200件以上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非接觸電力傳輸專利申請趨勢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近期公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(以WIPS Advance製圖)

由於近幾年的專利申請量占總數蠻大的比率,所以企業間的競爭態勢,就有可能因為近期的研發與專利申請數量而產生差異。在這次的研討會當中,很明顯的看出總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三名的PanasonicToyota以及Seiko Epson三家公司,在近5年的數量排名當中反而下滑許多,取而代之的是QualcommAbb Research以及Powercast等公司。當然,如果您對專利實務有一定的了解的話,還可以對目前的排名持一定的保留態度,目前因為專利公開資訊大部分都還在申請中的狀態,按照目前各國專利申請到最終審定所需的時間,平均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推算,可能還要等個兩三年,才會知道誰是非接觸電力傳輸技術真正的霸主。
















主要專利申請人(整體數據)














主要專利申請人(2005年以後申請)

如果未來非接觸電力傳輸技術能夠廣泛運用在手持式裝置上,就如同現在每台智慧型手機都要使用觸控螢幕的話,將會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商機,而美國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在去年20115月發表一份的統計及預測,預估到2015年,非接觸電力傳輸技術市場規模預估將超過200億美金。為了競逐這龐大的商機,我們發現不同技術陣營的廠商開始出現不同的競合策略。例如以電磁感應技術為主的廠商於2008年底成立了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(簡稱WPC),截至目前為止已經累積超過100家會員加入。而由MIT麻省理工學院於2006年所公開的隔空傳電所採用的電磁共振技術,由於可以突破充電器與充電設備空間需鄰近的限制,應該更符合消費市場的需求,近幾年的發展也相當迅速,甚至Samsung以及Qualcomm等多家公司也成立了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(簡稱A4WP),企圖將應用市場延伸到電動車以及車內充電的領域。




專利風險BCG矩陣,修改自STPI產業資訊室

我們發現企業大廠在進入這高報酬但卻又高度風險的市場,研發及專利布局真的是進退有節,甚至MIT的團隊在五年不到的時間,就創立了WiTricity公司,並將技術授權給多家企業。但是從專利及市場情報當中,只看到偶有些獨立發明人、學校有相關專利產出,國內廠商似乎也以單打獨鬥方式在鴨子滑水。

希望本文可以提供當天未能參加研討會的朋友一些參考的資訊,也期待後續要投入這個市場的廠商,可以採用更積極的創新管理方式,才能以小博大,後來居上。當然我們也會持續追蹤這個技術發展,協助各位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